设置主页 | 收藏本站 Excel学习网-公益型的EXCEL在线学习网站,助您轻松办公!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世界一流的创新型经济体

2019年06月11日 11:18 发布来源:Excel学习网

  交流平臺·關於粵港澳大灣區的思考

  建設世界一流的創新型經濟體

  █就全國而言,大灣區創新型經濟體建設將是推動國內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創新型國傢的引擎力量。就全球而言,大灣區建設也將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區域治理創新的生動實踐。

  --------------------

  2019年2月18日,《粵港澳大灣區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正式出臺,大灣區發展掀開瞭新的一頁。大灣區是在“一國兩制”框架下由香港、澳門及珠三角9市構建而成,未來要建設成世界城市群,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

  《綱要》多次提到創新,第一個原則就是創新驅動、改革引領,創新型經濟體建設可以看作大灣區建設的重要特色之一。就全國而言,大灣區創新型經濟體建設將是推動國內全面開放新格局、建設創新型國傢的引擎力量。就全球而言,大灣區建設也將成為全球新一輪科技創新、產業創新、區域治理創新的生動實踐。

  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經濟體的“三大”特征

  粵港澳大灣區具備“三大特征”,這使其在中國創新發展進程中具備重大歷史擔當:

  一是經濟體量大。粵港澳大灣區面積不到全國的1%,人口數量不到全國5%,但它同時擁有香港、澳門、廣州、深圳等4個國傢中心城市,是全國的重要增長極,而且2017年GDP達10萬億元。粵港澳大灣區的區域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是其他世界三大灣區總和的4.5倍。近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增速是其他灣區的兩倍以上,經濟總量超過舊金山灣區,接近紐約灣區,已與加拿大相當。假以時日,粵港澳大灣區有望成為世界上經濟總量最大的大灣區。

  二是帶動影響大。珠三角9市與港澳形成“9+2”格局,這是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經濟體的實體和實質性部分。大灣區與珠江-西江經濟帶深化合作,是帶動中南、西南發展的重要力量。大灣區與京津冀、長三角等城市群開放聯動,構成國傢創新發展的重要空間平臺。大灣區還東接海峽西岸經濟區和臺灣,南連東南亞、南亞,北接長江經濟帶,西到北部灣經濟區,構成“一帶一路”關鍵支點。

  三是創新後勁兒大。首先是科技產業創新條件優越。深圳是全國第一個以城市為基本單位的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廣州等8個國傢級高新區統稱珠三角國傢示范區,這是全國第二個以城市群為單位的國傢自主創新示范區。廣-深-港科技創新走廊定位於世界級創新中心主要承載區;深圳-香港以“數字通信為主要創新領域,在全球創新集群中排名前三,2016年粵港澳發明專利數量超越舊金山。

  其次,制度創新空間巨大。“一國、兩制、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制度格局,是世界上其他灣區或經濟體所沒有或少有的。從長遠來看,國傢可以發揮頂層協調作用,大灣區內部多元主體又能充分溝通協調,找到不同制度之間優化創新的最佳路徑。

  建設創新型經濟體 帶來發展新動能

  世界一流的創新型經濟體建設能夠為大灣區帶來新動能,表現在“增量”“升級”兩個主要方面。

  創新型經濟體建設,對香港、澳門最直接的作用就是幫助其擴充發展容量,核心是使港澳的創新資源與能力得到最大限度的轉化。通過建設大灣區開放型經濟體,香港可以迅速鞏固自身優勢,彌補不足,更好地擔當“超級聯系人”,能夠更好引領海外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同時幫助中國企業走向海外,在此過程中香港的經濟、社會、民生等方面將獲得巨大動能。而澳門屬於微型經濟體,大灣區的開放型經濟體將大大擴展澳門的影響力空間,有望助力澳門實現發展目標。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創新型經濟體,能夠顯著地提高大灣區內地城市和產業的素質及效率,核心是推動原有產業、城市的轉型升級。紐約灣區、東京灣區、舊金山灣區基本上處於創新引領發展階段,粵港澳大灣區的相當一部分城市處於要素與投資拉動階段。建設大灣區開放型經濟體,以開放促進區域資源的優化配置與合理分工,以創新引領區域產城實現效率變革、質量變革、動力變革,這必將帶動整個灣區以更快的速度邁向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的城市群。

  優化體制機制加快建設創新型經濟體

  對於粵港澳大灣區而言,建設創新型經濟體,不同制度的存在給更加靈活的制度安排提供瞭可能,但如何盡快降低制度交易成本以形成合作紅利,就是各方需要解決的創新性難題。

  要使創新要素充分流動。人才是第一生產力,是創新經濟體發展的關鍵。廣東省目前已推出“人才優粵卡”,可在此基礎上,擴大港澳居民享受市民化待遇的對象與內容范圍。大灣區要率先推進專業人員資格的互認。結合自由港政策的擴展,促進商品貨物特別是科研器材通關便利化。要探索人民幣、港幣、澳幣匯率合作機制,率先實現科研創新經費出入境自由流動。

  要培育壯大創新型產業體系。研究第四次科技革命與產業革命的前沿,確立大灣區科技產業發展重點方向。舊金山、紐約灣區、東京灣區的制造業比重在5%~15%之間,大灣區內地9市的制造業比重為60%,應積極推動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發展,發展數字經濟,形成大灣區創新經濟的特色競爭力。推進科技研發、實體經濟、人力資本、金融資源協同發展,形成創新型產業鏈條。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在灣區的應用,建設智慧灣區、智慧科技走廊、智慧社區等。發揮港交所、深交所的作用,推動金融資源順暢進入實體經濟,支持新經濟、新技術、新模式、新業態。註重促進風險投資發展,支持創新型企業“獨角獸”和“瞪羚”等企業的快速成長。

  要放大創新平臺的作用。瞄準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革命的前沿問題,鼓勵港澳與內地城市前瞻性地共建國際化科研平臺、聯合實驗室等,開展專項研究。依托廣-深、廣-珠兩條城鎮、產業密集帶,打造廣深港科技走廊、廣珠產業走廊,加快科技與產業資源沿交通線佈局,建設世界級的創新走廊。佈局建設一批創新中心、科技產業園、創新研究院、創新工場。充分發揮中央政府部門的協調統領作用,在港、澳與內地城市建設國傢重點實驗室、國傢重點工程項目平臺的夥伴實驗室。還要提升廣州知識產權交易中心、深圳專利展示交易平臺等功能,建設對創新具有引領性的知識產權服務平臺。

  要完善創新合作的體制機制。大灣區合作在稅收、勞動保障方面存在著政策差異,應探索做出適用政策調整。內地與港澳尤其是內地城市盛行搶項目、搶稅收等做法,未來應朝項目共建、成本共擔、稅收共享方面轉化。鼓勵企業傢牽頭發起各類科技創新委員會、科技創新基金、科技創業平臺,以市場化體制機制建設促進科技與產業創新合作。

  共建支撐創新的優質生活圈。粵港澳大灣區人口近7000萬,應以改善社會民生為重點,提升大灣區公共服務水平。圍繞教育、醫療、文化、衛生等關鍵問題,對接國內外一流區域,進行優化改進,建設綠色、宜居、宜業、宜遊的高品質灣區。加強創新文化培育,形成鼓勵創新、寬容輕松的創業氛圍。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的國際化水平依然偏低,應研究和出臺相關引進海外人才計劃,逐步提高國際人才占常住人口的比重,建設世界一流的人才高地。

  馮奎(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转载自Excel学习网 [ http://www.excelcn.com/]
需要保留本文链接地址:http://www.excelcn.com/work/9300.html
分享到:
网站地图 | XML地图 | 免责声明 | 关于我们 | Excel学习网:优秀的EXCEL在线学习和资源分享网站。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18 www.excelc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豫ICP备12002644号